Project
蛹之生
展覽時間:2014/11/09~13 10:00 ~17:00
地點:中壢馬祖新村(龍岡路三段281巷)
開幕茶會:2014/11/09 11:00 ~12:00
分組評圖:2014/11/09 12:00 ~17:00
指導老師:黃琬雯 老師 (元智大學藝設系 助理教授)
詹志鴻 老師 (文化空間駐站藝術家、
元智大學藝設系兼任講師)
蘇哲甫 老師 (和墨設計有限公司主持人、
元智大學藝設系兼任講師)
評審老師:蔡承原 Urban 老師 (墨磊品牌顧問公司主持人)
陳峙傑 老師(藝術家)
呂兆民 老師(銘傳大學建築系講師)
Target:
學生自選對自己的有意義的舊物件進行型態上的描述與解析,抽出重要的物件組構方式之關鍵字。在參訪中壢馬祖新村之後,記錄並分析其空間特質,進一步發展他們的現地創作。作品內容有裝置、參與式活動設計、遊戲、傢具等,企圖藉由多元的設計創作讓笑語與活動再度充滿馬祖新村,並聯繫不同族群、世代、領域的人們,一同發現馬祖新村的美與新生命。學生在抽象概念與具體形式的轉化過程中,學習認識自己(內在與身體)、觀察基地、運用材料以及人體尺度等設計手法。
keywords:
舊物件選取、詮釋與形式轉化、空間觀察、材料選取、活動設計。
影片製作:高寧虹 Mona Kao
背景音樂提供:Cicada-晨霧 Drowning in the Fog of Yours
蝶與花
創作時間:2014/12~2015/01
評圖時間:2015/01/17 Sat. 10:00~15:00
評圖地點:元智大學 R3310、三館與七館周圍的戶外空間
指導老師:黃琬雯 助理教授
客評老師:方尹萍 老師 (實踐大學 建築系兼任講師)
參與學生:13名藝設系大二B組學生,分為10組作品
Target:
在三館與七館周圍的戶外空間,擇一發展「街道傢具」的基地。對基地進行觀察、描述與分析(work vs. site),接著發展適合該基地進行的活動(work vs. people)。每塊基地都有其構成元素和元素間的關係,由這些基地特性來選擇兩種異質的材料,其ㄧ為再生材,材料間組構關係必須回應基地元素間的關係(material A vs. material B)。最後的街道傢具可讓兩人或多人同時使用。
自選基地:基地觀察、描述與分析
自訂機能:觀察基地之後,希望作品讓人們如何互動或使用?
異質材料:選擇兩種不同的材料來完成作品,其一為再生材,包含界面元素。決定材料的依據,是由基地的特質而來的。
keywords:
基地觀察、活動設計、人體尺度、再生材料、材料組合。
![]() |
---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